来源:北京积分落户网
发布时间:2021-07-08 16:02:52
阅读量:人
来源标题: 校园“延时服务”来了“三点半”难题解了?
低龄学生放学“无人接管”的问题曾困扰不少职工家长,被人们称之为“三点半”难题。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,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,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,并要求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。
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,学校的老师够用吗?不向学生收取费用,常态化保障跟得上吗?记者进行了追踪。
现象
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广受家长欢迎
“课后服务让我们双职工不用逃班了!”下午5点,在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门口,聚集着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。家长林丹说:“以前学校下午3点左右放学,为接孩子,夫妻俩轮流请假。接完孩子再赶回单位继续工作,有时还要托亲朋代管。听说学校开展课后服务,我们第一时间报了名。”
除了可以晚点接孩子,一些学校的课后安排还缓解了家长的“辅导压力”。“在学校写作业更快,放学书包都不用背回家。”长春市北安小学学生聂炜伯说,老师还给批改作业、讲错题,回家后和父母关系变得融洽许多。
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副校长周京胜说,考虑到学生答疑的需要,学校安排了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主科老师进行课后服务。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可以接触到不同班级的孩子,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搭班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。
记者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看到,下午放学后的校园格外热闹。操场上、活动室里,足球训练、跆拳道教学、合唱排练等活动丰富多彩。“以前课后只能在教室写作业,现在能选择很多特色课程。”世纪城小学校长张文敏说。
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,减轻了部分家长的经济负担。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高先生对编程课非常满意。“外面300元一节的编程课,在学校就能学习,给家长省了一大笔钱。”他说。
问题
参与程度存差异 部分学校经费紧张
记者采访发现,在各地探索课后服务的过程当中,不同学校学生参与率存在一定差距,一些学校尚存在经费有限、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。
学生参与率有较大差距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实验小学从2018年开始探索课后托管服务,学生自主选择参与,目前实际参与率超过90%。校长王学武说,开设课后托管之初,学校针对家庭需求开展问卷调研,根据家长诉求和建议,开展了体育、艺术、科技等类别的四十余项活动。
但是,记者采访也了解到,有的学校一个年级参与人数不足20人。部分家长因为“担心麻烦老师”“怕老师不高兴”,不敢让孩子报名课后托管;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学校“只是把学生聚一起写作业,缺乏内容安排,白白荒废时间”,更愿意让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班。
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。记者采访及梳理发现,课后服务多数为地方财政出资,因此受各地财政能力限制较大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,政府可以全额买单,而一些欠发达地区,政府投入较少,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不足。
福州市教育局答复相关问题时表示,课后服务已纳入市、县(区)财政预算,但补助最高的福州市市属学校也仅是每生每学期100元补贴标准,划转当日课时数仅每人0.5元。
贵阳市在2018年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“乐童计划”,经费主要由市、县(区)两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每生每年300元标准划拨。2019年之后,在原有财政划拨经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,引入了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。随着筹资经费渠道增加,贵阳市“乐童计划”升级版活动更丰富,也更契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。
针对教师课时增加缺乏配套政策。“家长参不参与,教师是关键。”北京市一位小学校长表示,家长最关心的是谁来带班,希望能固定教师。但实际上,不少学校教师早上7点多到校,下班后还有批改作业、备课等任务,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,课后服务只能由教师轮岗完成。
长春市一所小学教师认为,课后服务补贴平均一次只有二三十元,难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。也有小学校长表示,在课后服务的费用分配上,教育监管部门尚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导。
建议
尽快完善教师激励等配套制度
受访业内人士建议,要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还需从制度上加强顶层设计,给予校内课后服务明确的制度保障,理顺收费、托管和学生在校时长等问题的关系,让学校负责人“吃定心丸”。
建议出台实施细则,完善配套制度。比如,一些地方还规定“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”等要求,与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求的关系尚未理顺。
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宁建议,针对学校顾虑的资金分配、校园安全等问题,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细则,明确财政补贴标准,促进资源合理分配。
完善教师激励机制,调动各界参与积极性。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明确提出,下一步在提供大面积、全覆盖的课后服务工作过程中,在增大工作容量与时长的情况下,要做好对教师的人文关怀。同时,进一步做到“家校社”联动,学校组织、家长志愿、社会支持,解决师资不足问题。
部分受访人员建议,可以将学校老师也纳入购买服务的范围,让他们在充分发挥个人专长育人的同时,也能得到相应的报酬,这不仅能增强老师的劳动获得感,也能让老师感到受尊重。
给学校更多自主权,提高课后服务质量。一些专家和学校管理者建议,课后服务应该给学校更大自主权。一些地方规定,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的名义组织学生集体补课、集体教学等,但如果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,也能满足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。
低龄学生放学“无人接管”的问题曾困扰不少职工家长,被人们称之为“三点半”难题。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,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,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,并要求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。
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,学校的老师够用吗?不向学生收取费用,常态化保障跟得上吗?记者进行了追踪。
现象
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广受家长欢迎
“课后服务让我们双职工不用逃班了!”下午5点,在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门口,聚集着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。家长林丹说:“以前学校下午3点左右放学,为接孩子,夫妻俩轮流请假。接完孩子再赶回单位继续工作,有时还要托亲朋代管。听说学校开展课后服务,我们第一时间报了名。”
除了可以晚点接孩子,一些学校的课后安排还缓解了家长的“辅导压力”。“在学校写作业更快,放学书包都不用背回家。”长春市北安小学学生聂炜伯说,老师还给批改作业、讲错题,回家后和父母关系变得融洽许多。
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副校长周京胜说,考虑到学生答疑的需要,学校安排了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主科老师进行课后服务。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可以接触到不同班级的孩子,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搭班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。
记者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看到,下午放学后的校园格外热闹。操场上、活动室里,足球训练、跆拳道教学、合唱排练等活动丰富多彩。“以前课后只能在教室写作业,现在能选择很多特色课程。”世纪城小学校长张文敏说。
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,减轻了部分家长的经济负担。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高先生对编程课非常满意。“外面300元一节的编程课,在学校就能学习,给家长省了一大笔钱。”他说。
问题
参与程度存差异 部分学校经费紧张
记者采访发现,在各地探索课后服务的过程当中,不同学校学生参与率存在一定差距,一些学校尚存在经费有限、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。
学生参与率有较大差距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实验小学从2018年开始探索课后托管服务,学生自主选择参与,目前实际参与率超过90%。校长王学武说,开设课后托管之初,学校针对家庭需求开展问卷调研,根据家长诉求和建议,开展了体育、艺术、科技等类别的四十余项活动。
但是,记者采访也了解到,有的学校一个年级参与人数不足20人。部分家长因为“担心麻烦老师”“怕老师不高兴”,不敢让孩子报名课后托管;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学校“只是把学生聚一起写作业,缺乏内容安排,白白荒废时间”,更愿意让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班。
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。记者采访及梳理发现,课后服务多数为地方财政出资,因此受各地财政能力限制较大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,政府可以全额买单,而一些欠发达地区,政府投入较少,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不足。
福州市教育局答复相关问题时表示,课后服务已纳入市、县(区)财政预算,但补助最高的福州市市属学校也仅是每生每学期100元补贴标准,划转当日课时数仅每人0.5元。
贵阳市在2018年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“乐童计划”,经费主要由市、县(区)两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每生每年300元标准划拨。2019年之后,在原有财政划拨经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,引入了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。随着筹资经费渠道增加,贵阳市“乐童计划”升级版活动更丰富,也更契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。
针对教师课时增加缺乏配套政策。“家长参不参与,教师是关键。”北京市一位小学校长表示,家长最关心的是谁来带班,希望能固定教师。但实际上,不少学校教师早上7点多到校,下班后还有批改作业、备课等任务,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,课后服务只能由教师轮岗完成。
长春市一所小学教师认为,课后服务补贴平均一次只有二三十元,难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。也有小学校长表示,在课后服务的费用分配上,教育监管部门尚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导。
建议
尽快完善教师激励等配套制度
受访业内人士建议,要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还需从制度上加强顶层设计,给予校内课后服务明确的制度保障,理顺收费、托管和学生在校时长等问题的关系,让学校负责人“吃定心丸”。
建议出台实施细则,完善配套制度。比如,一些地方还规定“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”等要求,与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求的关系尚未理顺。
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宁建议,针对学校顾虑的资金分配、校园安全等问题,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细则,明确财政补贴标准,促进资源合理分配。
完善教师激励机制,调动各界参与积极性。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明确提出,下一步在提供大面积、全覆盖的课后服务工作过程中,在增大工作容量与时长的情况下,要做好对教师的人文关怀。同时,进一步做到“家校社”联动,学校组织、家长志愿、社会支持,解决师资不足问题。
部分受访人员建议,可以将学校老师也纳入购买服务的范围,让他们在充分发挥个人专长育人的同时,也能得到相应的报酬,这不仅能增强老师的劳动获得感,也能让老师感到受尊重。
给学校更多自主权,提高课后服务质量。一些专家和学校管理者建议,课后服务应该给学校更大自主权。一些地方规定,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的名义组织学生集体补课、集体教学等,但如果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,也能满足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。
上述内容仅供参考,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北京积分落户相关信息,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。(如想快速落户,可通过 【在线咨询】跟本站落户指导老师沟通,将一对一为您解答相关落户问题。
北京落户工具箱
学历提升工具箱
北京积分落户常见问答
北京积分落户有问题该如何解决?
本文详解北京积分落户异议反映途径与落户手续办理流程。如对拟落户人员有异议,可在公示期内实名书面反映至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;落户手续需在2025年7月22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办理,随迁子女需提供户口簿、《出生医学证明》等材料,且年龄截至2024年1月1日不超过18周岁。
北京积分落户分数线为何逐年攀升?
2019-2025年北京积分落户最低分从93 58分涨至117 33分,申请人数突破10万,但每年仅6000人左右入围。本文梳理七年数据变化,解析分数线上升背后的政策逻辑与竞争态势,为申请者提供策略参考。
北京户口为何如此金贵?
本文探讨北京户口的稀缺性与价值,对比其他城市落户政策,解析北京在教育、养老、医疗等领域的资源优势。数据显示,北京985 211高校数量、高考录取率远超山东等地,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达961元 月,远高于其他省份。文章揭示北京户口背后的政策门槛与现实福利,解答其“金贵”根源。
北京积分落户名单即将公示,哪些事项要注意?
名单公布:2025年7月14日在“首都之窗”公布2025年北京积分落户人员名单,最终落户分数或在117 33基础上仍有波动。
北京落户双通道:工作与人才引进如何抉择?
北京落户政策开辟工作与人才引进双路径,前者依赖用人单位指标,后者需满足2年工龄、45岁以下等条件。公务员、央企、高校等传统渠道竞争激烈,人才引进更看重专业贡献。本文解析两条路径的适用人群、隐性门槛及风险规避策略,助你精准规划落户之路。
2025年6月北京市居住证/居住登记卡问题解答
常见问题栏目为您分享:申请积分落户、申请小客车指标、买房、幼升小入学非京籍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小伙伴们,都离不开北京市居住证。那么北京市居住证如何申领?如何签注?还有一些网友们关注的热点问题,这篇文章-一给大家解答。
落户交流群
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,加入微信群
落户问题随时沟通!专业人员免费在线解答!扫一扫,关注微信公众号
落户政策、资讯一键获取!还有积分测评等服务!